熱鮮肉、冷鮮肉和冷凍肉的區別,優選冷鮮肉
我國肉類消費發生了明顯的結構變化,呈現了從冷凍肉到熱鮮肉,再從熱鮮肉到冷鮮肉的發展趨勢,三種肉類到底有什么區別呢?
“熱鮮肉”是指宰殺后未經冷卻處理直接上市銷售的鮮肉,剛剛放血的牲畜,肉溫約為40至42攝氏度,此時上市的“熱豬肉”為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適宜的溫度,保質期短。
“冷鮮肉”又稱保鮮肉,冷卻肉。將宰后的牲畜胴體迅速冷卻,使胴體溫度降為0至4攝氏度,并在流通和分銷過程中始終保持溫度。冷鮮肉經歷了比較充分的解僵、排酸過程,質地柔軟有彈性,滋味鮮美,具有汁液流失少、營養價值高的優點。
“冷凍肉”是指將肉置于-23℃以下的環境中冷凍并保存的畜肉。從細菌學的角度來說,當肉被冷凍至-18℃后,絕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,比較安全衛生。但是,肉內水分在凍結過程中,體積會增長9%左右,大量冰晶的形成,會造成細胞的破裂,組織結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,解凍時組織細胞中汁液析出,導致營養成分的流失,并且風味也會明顯下降。
冷鮮肉的保質期比熱鮮肉長,同時冷鮮肉口感和營養價值又比冷凍肉要好。由此可見,冷鮮肉不僅有口感鮮嫩營養價值高的優點,同時保質期還長,在-2°C到-5°C的溫度下可保存7天。